2025年7月至8月,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青年实践团队怀揣对传统文化的热忱,聚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定瓷,开展了以“探寻定瓷古韵,传承千年文脉”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炎炎夏日里,团队成员们穿梭于曲阳的校园、社区与艺术馆之间,通过问卷调查、校园宣讲、场馆采访、成果整合等多样化形式,深入挖掘定瓷文化的深厚内涵,为这一千年瓷艺在当代的保护与传承贡献青春力量,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多维调研:摸清定瓷传承现状
实践初期,团队以“定瓷文化传承与发展”为核心设计问卷,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调研。线上依托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覆盖多地域、多年龄层网民;线下深入羊平中学、曲阳一中及乡村社区,与学生、村民、返乡创业者等面对面交流。问卷涵盖认知度、传承困境、发展建议三大模块,共回收有效样本1000余份。
团队运用SEM结构方程分析法梳理数据,发现青少年对定瓷的了解多局限于课本或新闻,缺乏深入接触;基层群众普遍期待通过培训班、校园推广加强传承。这些结论为后续活动提供了精准方向。
二、深度探访:对话传承人解码匠心
实践中期,团队赴陈文增定瓷文化艺术馆专访馆内主任及传承人。馆内定瓷作品洁白雅致,尽显千年瓷艺魅力。据介绍,陈文增大师耗费40余年恢复失传800年的定瓷技艺,首创“瓷、诗、书三联艺术”,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为传承奠定根基。
传承人详细地为团队成员们讲解核心工艺难点:拉坯需凭手感精准把控器型弧度与线条;施釉讲究均匀细腻,直接影响成品质感;烧制更是“鬼门关”,温度与气氛偏差便可能前功尽弃。当前传承面临两大挑战:年轻传承人培养周期长,需数年潜心钻研,令追求速效的年轻人却步;传统与现代审美融合难度大,需在保留古韵的同时贴合当代喜好。
同时,艺术馆也积极探索活化路径:保留核心工艺确保传统韵味,创新器型装饰推出融合风格作品;开展研学课程、打造短视频阵地扩大传播;计划推进虚拟展厅、3D动画等数字化项目,推动定瓷与文旅产业融合。这些一线信息让团队对传承现状有了更专业的认知。
三、薪火相传:青春力量助力非遗延续
实践尾声,团队整合调研数据、宣讲反馈与采访内容,形成实践成果报告,提出“校园常态化推广+新媒体传播”建议。团队计划通过媒体发布新闻稿扩大影响力,持续关注文创开发,让定瓷文化贴近生活;并投身青少年培养工作,注入青春动能。
从最初的问卷调研到深入校园的宣讲活动,从走进艺术馆的探访到最后的成果总结,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青年实践团队的成员们用脚步丈量着定瓷文化的“温度”与“广度”。正如团队在实践日志中所写:“唯有贴近传统的根脉,才能真正理解非遗文化的价值,才能让千年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未来,他们将继续怀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青春之力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定瓷的窑火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生生不息,让这千年瓷艺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