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明心 辩启新思|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第四届“智法青春”模拟法庭决赛圆满完成

作者: 时间:2025-11-04 点击数:

决赛第一场

赛事回顾

本案中,被告人刘某与被害人王某(二人系兄弟关系)的故意杀人案件成为焦点。根据案情,王某因吸毒索财不成殴打父亲,引发家庭冲突;争执过程中,王某扑咬威胁他人,被刘某父子殴打致昏迷,后刘某父亲提议“弄死”王某,最终王某死亡并被埋尸,案件涉及故意杀人、共同犯罪、防卫过当等多个法律争议焦点。

公诉方认为,刘某的行为分为两个阶段:殴打阶段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默许杀人阶段构成故意杀人共同犯罪;刘某的辩护方则重点围绕行为性质、因果关系以及是否构成故意杀人共犯等关键问题展开辩护。

决赛第一场辩护人

评委点评

庭审结束后,石家庄律师协会副会长李海峰、王治国以及张瑞强主任从专业角度点评庭审关键问题,给出了针对性建议,让在场人员受益良多。

李海峰副会长在肯定整体流程框架的同时,精准指出庭审中的程序性问题。他强调审判长应及时制止“质证后公诉人擅自交叉盘问”等违规操作,提醒同学们注意庭审程序的合法性。

李海峰副会长点评

王治国副会长首先赞扬同学们的充分准备,随后直指案件分析中的关键逻辑漏洞:“防卫过当与无罪结论存在矛盾”。提醒控辩双方要严格按照《刑诉法》及司法解释,确保法律依据扎实无缺失。                            

王治国副会长点评

张瑞强主任的点评侧重于庭审实操与文书细节。他明确指出举证环节应清晰说明“证据与证明对象”,质证须紧扣证据的“三性”(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以避免与法庭辩论混淆。

张瑞强主任点评

决赛第二场

赛事回顾

本案案情与上一场保持一致,在此不再重复赘述。本场比赛围绕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等核心争议焦点展开。参赛选手在举证、质证和法庭辩论各环节都展现出成熟的专业素养。

决赛第二场公诉人

评委点评

最后,庭审结束后,石家庄律师协会副会长李海峰、王治国以及张瑞强主任各自发表了深刻的见解。

李海峰副会长、王治国副会长、张瑞强主任

对比赛进行点评

王治国副会长在点评中充分肯定了选手们的进步,同时在法律文书撰写、庭审表达技巧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王治国副会长对比赛进行点评

颁奖仪式

经过一天半激烈的角逐和公正的评判,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大赛的结果已经揭晓,以下是决赛获奖名单:



 

全部获奖人员与评委老师

河北经贸大学模拟法庭大赛的四场初赛与两场决赛已落下帷幕。本次大赛将书本中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庭审中的实战应用,同学们不仅提升了逻辑思辨、口头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更深化了对司法程序的认知,增强了对程序正义的敬畏,还提前体验了法律职业场景,为专业学习与职业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后续,希望同学们都能借助此次比赛深入了解法律世界,让法律思维与规则意识融入成长历程,为未来发展筑牢法治素养根基。

感谢大家的阅读,我们下次再见!

 

主办: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 联系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版权所有: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