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青春行,青春筑梦三下乡|“冀忆觉醒”实践组赴保定市区开展革命遗迹考察调研活动

作者: 时间:2025-08-17 点击数:

八月的保定,暑气蒸腾中裹挟着历史的厚重。一支由河北经贸大学组建的冀忆觉醒实践团,循着红色足迹深入古城腹地,以红色革命遗迹考察为主题,先后走进保定留法运动勤工俭学纪念馆与保定市立第二师范纪念馆。队员们通过凝视实物史料、聆听历史回响,在实地调研中触摸革命年代的肌理,让抽象的历史叙事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精神力量,为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注入了鲜活的实践注脚。

 

 

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队员们被一件件承载着救国梦想的展品深深打动。19191920年间的赴法护照,清晰记录着保定青年的姓名与出发日期,纸张的折痕与墨迹诉说着临行的郑重与期盼。讲解员介绍,仅保定一地就有百余名青年,怀揣实业救国理想远赴重洋,在异国他乡半工半读。

展墙上的一件法国工厂工装成为焦点。袖肘处的层层补丁针法各异,更引人注目的是工装口袋内夹着的半页法文学习笔记,密密麻麻的中文释义标注着机器劳动进步等词汇。勤于做工、俭于求学的艰辛与毅力跃然纸上,令队员们由衷敬佩。在工学世界社复原展区,泛黄的《少年中国》杂志与锈蚀的打字机,无声诉说着蔡和森、向警予等革命先驱如何在此创办刊物、组织社团,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传递回国。这些实物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仿佛能看到先辈们围坐讨论救国方案的身影。队员小王感慨道。

 

 

与留法纪念馆展现的向外探索不同,依托原校址建立的保定市立第二师范纪念馆,则铭刻着向内抗争的壮烈图景,核心是1932年的二师学潮

纪念馆入口处一段保留完好的校墙残段,无声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墙体上密布的弹孔和炮弹冲击造成的凹陷,边缘砖石犹存的灼烧痕迹,经考证与当年国民党军警镇压时使用的武器特征完全吻合。19327月,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妥协投降政策,二师学生组成抗日救国会,却遭军警武装包围。学生们依托校园顽强抵抗,最终20余名师生壮烈牺牲。抚摸着冰凉的弹痕,队员们仿佛听见了当年的枪炮声与呐喊。

展柜中陈列的学生自制传单,纸质虽已脆化,反对妥协投降武装保卫华北团结起来,共赴国难等遒劲墨迹依然清晰,字里行间满是青年学子的家国担当。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用生命践行的誓言。队员小张动情地说。尤为震撼的是从墙体夹层中发现的进步书籍:封面写着秘密传阅红字的《共产党宣言》油印本,内页批注着团结就是力量反抗到底的《北方红旗》期刊。这些在白色恐怖下秘密传递的思想火种,照亮了黑暗年代

 

 

 

此次考察虽短,却在队员们心中烙下深刻印记。保定的红色遗迹不仅是历史的容器,更是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桥梁。实践团计划将调研成果整理成《保定红色遗迹调研报告》,并通过校园宣讲、线上展览等形式,让更多青年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触摸历史肌理,不仅为铭记过去,更为在新时代找准自身位置。队员们表示,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将历史感悟转化为奋斗动力,在学业与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让青春在强国建设征程中绽放光彩。

夕阳为保定古城镀上金光,实践队员们的身影融入街巷。而那些红色遗迹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正通过他们的脚步与笔端,在新时代青年心中悄然传递、生生不息。

 

主办: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 联系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版权所有: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