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青春行,青春筑梦返家乡|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学子进行“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一)

作者: 时间:2025-02-16 点击数:

当法学生的行李箱里装的不仅是《民法典》,还有村口老槐树下未解的纠纷;当模拟法庭的灯光延伸到桑梓地,我们带着法律的温度回到故事开始的地方。这个寒假,法学院开展了2025年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法学院青年踏上的不仅是归途,更是一场“法律与故土”的双向奔赴。“返家乡”,不是简单的回去,而是把法治的星光,织进社会实践的经纬。


23级法学二班韩洪地

寒假期间,我怀揣着对家乡政治生活的浓厚兴趣,报名参加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并有幸被分配至我们县的权力机关——县人大常委会进行实践我参与了人大的一些日常工作,如文件整理、会议筹备、调研辅助等。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大工作的复杂性与挑战性。我亲眼目睹了人大工作者们如何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默默奉献在幕后,为家乡的繁荣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次返家乡社会实践,不仅让我对人大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民主制度的魅力。我深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民情,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来,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到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4级法学一班曹郡桠

作为“返家乡”社会实践的一员,我参加了县团委组织的“暖冬行动”和反诈骗志愿服务启动仪式暨培训讲座。在火车站,我向过往旅客分发反诈骗宣传手册,并在显眼的位置张贴反诈海报提醒大家在享受假期欢乐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新型互联网诈骗。看到旅客们接过手册时的笑容,听到他们对反诈宣传的认可,我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此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我不仅在反诈骗宣传中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更在与群众的互动中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与活力。未来,我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24级法学三班李佳凝

我深知返家乡实践活动是一次了解家乡的机会,更是一次锻炼自我、提升能力的宝贵经历这次寒假我有幸参与了无极县司法局的工作。在这里,我的工作主要是对文件的整理、装订、录入和归档,每一步都十分严谨,不能出差错。不仅凝聚着司法人员的智慧和汗水,更彰显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负责的工作态度。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司法的严谨性以及公证工作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作用。

此次实践经历不仅让我对司法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我坚定了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决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24级法学六班翁羽廷

在本次寒假期间,我踊跃报名参与双桥区共青团开展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桥东街道办事处担任志愿者。在社区事务会议中,我深刻感受到社区工作与人民福祉息息相关。从垃圾处理改造到社区环境治理,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到住宅防火调解,每一项议题都关乎居民的切身利益。会议结束后,我认真整理会议笔记,详细记录居民诉求和解决方案,确保每一项决策都能精准落地。通过参与会议,我更加明白了社区工作的繁杂与重要,也更加坚定了我为居民服务的决心。

通过“返家乡”实践活动,我为能助力增强人民福祉、改善居民生活日常而自豪。未来,我将继续关注家乡发展,以实际行动回馈桑梓,为家乡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23级学硕夏景虎

今年寒假,我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对家乡的热爱,参加了返家乡村委会实践服务活动参与到村里的农业政策宣传工作中我们组织了村民大会,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将政策内容制作成简单易懂的宣传册,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进行解释。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村民们对农业发展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位老伯伯拉着我的手说:“娃啊,这些政策要是真能落实,咱们这地里的收成肯定能更好,生活也会更有盼头。”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也意识到每一项政策的背后都承载着村民们的希望。

这次实践活动也让我对家乡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看到了家乡背后的活力和潜力。这里有勤劳朴实的村民,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我深知,虽然我现在能做的还很有限,但只要每一个热爱家乡的人都能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在本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法学院青年始终秉持着“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崇高理念,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这场与家乡的“双向奔赴”,让法律条文的铅字在土地上生根,让正义的天平在烟火气里校准。法学院学子将继续在助力家乡振兴的征程中,全力以赴,发光发热,为社会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主办: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 联系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版权所有: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